当前位置:就医通 > 医院资讯 > 漳州市龙海区妇幼保健院相关资讯 > 一招教你快速排出胃里的气

一招教你快速排出胃里的气

发布时间:2025-05-02 16:29:12 举报/反馈

排出胃里的气可通过按摩、运动、饮食调节、药物治疗、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。

1. 按摩:按摩能够促进胃肠蠕动,加快气体排出。可将双手搓热后,放在腹部,以肚脐为中心,按照顺时针方向轻柔打圈按摩,每次按摩10 - 15分钟,力度适中,不宜过强。

2. 运动: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胃肠动力。比如散步,饭后半小时后进行慢走,速度不宜过快,持续20 - 30分钟;也可以选择瑜伽,一些特定的瑜伽体式如猫牛式、仰卧屈膝收腹等,能有效促进肠胃蠕动,帮助排气。

3. 饮食调节:某些食物具有顺气作用。萝卜有健胃消食、顺气宽中的功效,可将其煮成萝卜汤饮用;山楂能消食化积、行气散瘀,可直接食用或泡水喝;金橘有理气解郁的作用,可洗净后直接嚼食。同时,应避免食用易产气的食物,如豆类、洋葱、碳酸饮料等。

4. 药物治疗:可以使用一些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,如多潘立酮、莫沙必利、伊托必利等,它们能增强胃肠道蠕动,促进气体排出;还可使用消化酶类药物,如复方消化酶胶囊、米曲菌胰酶片、胰酶肠溶胶囊等,帮助消化食物,减少气体产生。不过,使用药物需遵医嘱。

5. 改善生活习惯:吃饭时应细嚼慢咽,避免狼吞虎咽,减少空气随食物进入胃内。同时,要注意腹部保暖,避免着凉,因为腹部受寒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,加重胀气。此外,保持规律的作息,避免熬夜,也有助于维持胃肠正常功能。

排出胃里的气可采用多种方法,按摩、运动、饮食调节、药物治疗以及改善生活习惯等都能起到一定作用。在实际操作中,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。若胀气问题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,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消化内科就诊。

文章来源:漳州市龙海区妇幼保健院
上一篇:老年人血热,这几种药快速改善症状

【免责申明:本文由第三方发布,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,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,请发邮件至fw@familydoctor.com.cn,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。】

漳州市龙海区妇幼保健院 同城医院

福建省漳州市医院

龙海区第一医院

漳州市第二中医院

龙海市妇幼保健所

妇幼保健院

龙海市玉珠脑病医疗研究所

脑科医院

热门资讯

医院资讯

热门文章

最新文章推荐

5个方法,帮职场人摆脱腿肿烦恼

2025-08-03

职场人摆脱腿肿烦恼可通过适当运动、调整饮食、改善工作习惯、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等方法。 [详情]

职场人吃消炎药后喝酒,小心工作受影响

2025-08-03

职场人吃消炎药后喝酒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,如双硫仑样反应、肝损伤、胃肠道不适、影响药物疗效、增加意外伤害风险等。 [详情]

日常保健:这样做让你远离甲分离

2025-08-03

要远离甲分离,可从注意指甲卫生、避免指甲外伤、合理饮食营养、正确修剪指甲、谨慎使用美甲产品等方面入手。 [详情]

掌握这5种方法,告别月经血内裤清洗难题!

2025-08-03

清洗沾染月经血的内裤,可采用冷水冲洗、使用肥皂或专用清洁剂、借助柠檬汁、利用食盐以及尝试双氧水等方法。 [详情]

别人雌激素正常,你却低,原因究竟在哪

2025-08-03

雌激素水平低可能由生活方式、卵巢功能减退、内分泌疾病、药物影响、垂体疾病等因素引起。 [详情]

同一医院文章推荐

经历人流的痛苦,卧床三天真能安心恢复吗

2025-07-30

经历人流后,仅卧床三天不一定能安心恢复,还受子宫收缩情况、感染状况、营养补充、心理状态、休息质量等因素影响。 [详情]

育儿新潮流:跟着专家学给宝宝选奶粉的诀窍

2025-07-04

给宝宝选奶粉需考虑奶粉阶段、成分、奶源地、质量认证、口感等因素。 [详情]

儿童补钙:钙片在这几个时间吃效果较好!

2025-07-03

儿童补钙时,钙片在餐后半小时、两餐之间、晚上睡前、清晨、运动后吃效果较好。这些时间点能更好地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,助力儿童骨骼健康发... [详情]

普通发烧和45度高烧的对比,后果天差地别!

2025-06-23

普通发烧和45度高烧在体温表现、引发原因、症状反应、对身体影响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 [详情]

营养均衡搭配维生素E擦脸,祛斑效果翻倍

2025-06-14

营养均衡搭配维生素E擦脸可能提升祛斑效果,与维生素摄入、抗氧化作用、皮肤新陈代谢、内分泌调节、皮肤保湿等因素有关。 [详情]

当前位置:就医通 >
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
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
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
纠正或补充信息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