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就医通 > 医院资讯 > 易县妇幼保健院相关资讯 > 3个急救方法,应对频繁流鼻血危机

3个急救方法,应对频繁流鼻血危机

发布时间:2025-05-08 10:40:13 举报/反馈

应对频繁流鼻血危机,有按压止血法、冷敷法、填塞止血法等急救方法。这些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控制鼻出血情况,为后续处理争取时间。

1. 按压止血法:这是较为常用且有效的方法。当出现流鼻血情况时,身体微微前倾,用手指捏紧两侧鼻翼,持续按压5 - 10分钟。这样做的原理是通过外力压迫,使破裂的血管闭合,从而达到止血目的。在此过程中,要注意避免仰头,因为仰头可能导致血液流入咽喉,引起呛咳甚至窒息。

2. 冷敷法: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额头或颈部两侧。冷敷能够使血管收缩,减少出血。血管遇冷收缩后,血流速度减慢,有助于破损处形成凝血块,进而止血。一般冷敷时间为10 - 15分钟,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。

3. 填塞止血法:如果出血量较大,可以使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,轻轻塞入出血的鼻腔。填塞时要注意力度适中,避免损伤鼻腔黏膜。填塞物能够直接压迫出血点,起到止血作用。但填塞物不宜留置时间过长,以免引起感染。

4. 保持冷静:在流鼻血时,情绪紧张会导致血压升高,从而加重出血。所以要尽量保持冷静,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。可以通过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。

5. 及时就医:如果采用上述急救方法后,鼻血仍无法止住,或者频繁流鼻血且伴有其他症状,如头晕、乏力等,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。医生会通过专业的检查,确定出血原因,并进行针对性治疗。

频繁流鼻血可能会给人带来一定的恐慌,但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至关重要。按压止血法、冷敷法和填塞止血法能在紧急情况下有效控制出血。同时,保持冷静和及时就医也是应对流鼻血危机的重要环节。在日常生活中,也要注意保持鼻腔湿润,避免用力擤鼻等不良习惯,以减少流鼻血的发生。

文章来源:易县妇幼保健院
上一篇:3大疾病因素导致早孕试纸加深慢,早知道早防治

【免责申明:本文由第三方发布,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,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,请发邮件至fw@familydoctor.com.cn,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。】

易县妇幼保健院 同城医院

朝阳市中心医院

连云港市中医院

昆山市中医医院

德庆县人民医院

南昌市第三医院

热门资讯

医院资讯

热门文章

最新文章推荐

老年人吸茶烟,可能引发这些慢性病!

2025-08-17

老年人吸茶烟可能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消化系统疾病、口腔疾病等慢性病。 [详情]

孩子长风疙瘩痒哭了,快用这招止痒

2025-08-17

孩子长风疙瘩瘙痒难耐,可通过了解风疙瘩病因、日常护理、外用药物、口服药物、及时就医等方式来止痒。风疙瘩医学上称为荨麻疹,病因包括食... [详情]

3个因素导致老人大便拉不出来,赶紧了解

2025-08-17

老人大便拉不出来,主要与饮食因素、肠道功能因素和药物因素有关。饮食中膳食纤维缺乏、水分摄入不足等情况,会影响肠道蠕动;随着年龄增长... [详情]

经常放屁康复期,这些药物助力恢复

2025-08-17

经常放屁可能由消化不良、肠道菌群失调、胃肠动力不足、肠道炎症、肝胆疾病等因素引起,可使用多酶片、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、莫沙必利、诺氟... [详情]

职场人士必知:鱼肝油和D3对视力保护的区别

2025-08-17

职场人士常面临视力问题,而鱼肝油和D3在视力保护方面存在诸多区别,包括成分、来源、作用机制、适用人群、对视力的具体功效等。 [详情]

同一医院文章推荐

权威解读:涂外阴药物的是与非

2025-08-08

外阴涂抹药物需考虑药物适用范围、疾病类型、不良反应、药物相互作用、注意事项等。 [详情]

当你唐筛低风险,是否做无创DNA该怎么选

2025-07-18

唐筛低风险后是否做无创DNA,可从唐筛准确性、无创DNA优势、适用人群、检测范围、费用与时间成本等方面考虑。 [详情]

社区健康教育:告别右眼眼袋一直跳

2025-07-17

右眼眼袋一直跳,可能由用眼过度、精神紧张、眼部炎症、面肌痉挛、颅内病变等因素引起。通过改善用眼习惯、调节情绪、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等... [详情]

中医养生:揭秘香油调理痔疮的智慧

2025-07-16

痔疮是常见肛肠疾病,病因包括久坐、饮食不当、便秘等。香油调理痔疮有一定智慧,其原理在于润滑肠道、促进血液循环、抗炎杀菌、滋润肛周皮... [详情]

儿童乳腺异常,家长不可忽视!

2025-07-12

儿童乳腺异常包括性早熟、乳腺炎症、乳腺纤维瘤、乳腺囊肿、肥胖导致的乳腺外观异常等情况,这些情况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。 [详情]

当前位置:就医通 >
纠正或补充信息 ×